成都痛失成飞,再无成飞,生产歼20的成飞集团被中航电测收入囊中
中国航空工业的华丽转身:成飞重组背后的战略升级
文丨编辑 来科点谱
——· 前言 ·——
当“成都飞机工业集团”突然从工商注册名单中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“中航成飞”这一新名称时,许多军迷和业内人士都愣住了。这个曾让国人自豪、让世界瞩目的航空巨头,难道就此“谢幕”了?
展开剩余87%对于成都人来说,成飞不仅是城市的骄傲,更是一代人的记忆。它的重组,不只是一次简单的商业并购,而是一次深层次的“基因优化”。但令人疑惑的是,为何这家能独立研发第五代战机歼-20的顶尖企业,会被一家看似低调的公司“收入麾下”?
黄田坝:中国航空梦的摇篮
在成都西郊的黄田坝,有一片占地超过400万平方米的工业区,这里是中国航空制造业的传奇起点。1958年,这里还叫“国营132厂”,经过几代人的奋斗,它逐渐发展成一个集研发、制造、测试于一体的航空工业重镇。
在最辉煌的时期,成飞拥有超过1.5万名员工,其中技术专家和管理精英占比高达三分之一。这里不仅是人才的聚集地,更是中国航空工业的“智慧库”。
从“跟跑”到“领跑”:成飞的辉煌历程
成飞的价值,远不止于厂房和设备。它是中国空军真正的“铸剑者”:
- 1960-1980年代:从仿制歼-7系列起步,逐步掌握自主改进技术,实现第一次技术跨越。
- 1998年:中国首款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战斗机歼-10成功首飞,标志着成飞进入世界先进战机研发行列。
- 2000年代:“枭龙”战机出口海外,让全球见证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实力。
- 2011年:第五代隐身战机歼-20横空出世,凭借顶尖的隐身性能、态势感知和超机动能力,让中国空军跻身世界一流水平。
不止于战机:成飞的多元化布局
成飞的业务版图远超战斗机领域:
- 民用航空:2006年,成飞承担了国产支线客机ARJ21的机头制造;2009年,又成为C919大飞机机头的核心供应商。
- 非航空领域:在汽车模具、磁悬浮列车部件等高端制造领域,成飞同样表现出色,并带动了成都周边航空产业链的崛起。
光环下的隐忧:成飞的“阿喀琉斯之踵”
尽管成就斐然,成飞仍面临一些制约发展的短板:
1. “心脏”问题:航空发动机性能仍存差距,影响战机整体表现。
2. “骨骼”短板:先进复合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尚未完全突破,制约了战机的轻量化和隐身性能。
3. 资金波动:军品订单依赖国防预算,收入不稳定;民用市场竞争激烈,盈利压力大。
4. 管理效率:作为老牌国企,决策流程长,市场反应慢;军品、民品、非航空业务协同性不足。
重组手术:中航电测的“强强联合”
2023年初,一场精心策划的“功能移植手术”启动:
- 主刀方:西安的中航电测,虽名气不及成飞,但在航空电子测控领域掌握核心技术。
- 交易规模:174亿元,成为深市注册制下规模最大的重组案例之一。
- 市场反应:消息公布后,中航电测股价连续8个交易日涨停,涨幅近20%,市场对“航电 整机”模式高度认可。
尽管重组过程波折(曾因审计问题中断审核),但最终在2024年1月完成股权交割,2月正式更名,“中航成飞”由此诞生。
重组后的新格局
这次重组绝非简单合并,而是深度整合:
- 垂直整合:中航电测的航电系统 成飞的整机制造 = 完整产业链。
- 资本赋能:上市公司平台为技术升级、产能扩张提供资金支持。
- 效率提升:研发周期缩短,供应链优化,抗风险能力增强。
- 战略目标:整合后年目标营收800亿元,推动中国航空工业向高效、技术驱动转型。
结语:消失的是名字,升级的是实力
“成飞”的消失,不是终结,而是进化。它的技术、人才和精神,已融入“中航成飞”这一更强大的平台。未来,中国天空的守护者,将是一个资源更优、能力更强的航空新巨头。
成都少了一个名字,但多了一个更强大的航空未来。
发布于:天津市热点资讯
- 2025-01-25穿越时光隧道 这列绿皮火车一路生花
- 2025-02-05从球王到苏神!蛇星共创中国体育辉煌
- 2025-05-22俄察觉异样,告诫中国:注意美国在台海挑衅!日本或加入战事
- 2025-04-13关税冲击2.0:在摧毁世界各地的就业
- 2025-06-25马斯克曾言:人生的最终结局是消亡,所以没必要太担心死亡_生命_世界_哥白尼
- 2025-03-09早春简约款穿搭秘籍:轻松驾驭“大牌范”,变身女神不费力
相关资讯
- 俄察觉异样,告诫中国:注意美国在台海挑衅!日本或加入战事
- 马斯克曾言:人生的最终结局是消亡,所以没必要太担心死亡_生命_世界_哥白尼
- 早春简约款穿搭秘籍:轻松驾驭“大牌范”,变身女神不费力
- 关税冲击2.0:在摧毁世界各地的就业
- 成都痛失成飞,再无成飞,生产歼20的成飞集团被中航电测收入囊中

